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郁金堂 第66节 (第3/7页)
能出良种。” 这话没错,武崇训不由点头。 牧监张万岁曾上表,在关中试建马场,可惜高宗不同意,到他致仕也没提拔他儿子,之后二十年,张家风流云散,到垂拱年,圣人发现战马供不应求,再找张万岁的儿孙,竟找不着了。 故意激他道,“就凭你?能有什么门路。” 武延秀筹备良久,有心放个冲天炮,叫人来刮目相看,洋洋得意道。 “郡王实封五百户,三哥遥领扬州,又多一份,却也不多,我郡公的份例区区两百户,够干什么?不得不算计些,这买卖虽琐细,若管理得当,一年分二三千贯钱,绰绰有余!” 瞧武崇训嗤笑了声,根本不信,细细算账给他听。 “高宗麟德年,官营马场畜马七十万,一匹马才值一匹绢。如今不同啦!马价日涨,市面上的陇右马,十匹绢合换一匹,我这关中难得一见的胡种,乃是康国进贡,正经的大宛马,卖他一百匹绢,大把人抢着要。三哥你算算,我有这路子,养十匹母马,第二年下了崽,卖了再买母马,钱不打滚地来了?” 武崇训吃惊之余又有点欣赏。 西北、西南战事不断,陇右、朔方两地牧场常遭突厥、吐蕃侵扰,母马不能顺利怀孕生产,所以马价年年飞涨。 想了一转,替他忧虑,“只是,私营马场恐怕有违禁之忧?” “诶——” 武延秀一伸手,打断了他质疑。 “于你我这等上达天听之人,法条可禁可改。如今关中缺马,不单仕宦人家出行不便,连军中配备亦有掣肘之感,再禁止民间养马,岂非本末倒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