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三十八章 檄文与谤文 (第6/6页)
年羹尧之外,还提了好几个后世的大学士与封疆大吏。 是不是真才实学,历史已经给予了鉴证。 福松这才放心,跟着苏培盛走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舒舒即便觉得可以不用担心,可是这人一走一天,也不安了。 福松又饥又渴模样,“咕嘟咕嘟”喝了不少水,吃了两个rou夹馍才顾得上说话。 “四爷叫齐了八旗举人,直接在督察院考了一场策论,请了翰林院的大人、国子监与顺天府学的几位教授过去审卷,当场判卷分等” 说到这里,他脸上带了笑,道:“这半年来,跟着张大人学了不少解题做文章的小技巧,文章做的还算通达,被评了二等……” 舒舒听了,很是欢喜。 即便不走科举之路,多学习也是好的。 宗室子弟中,有精通汉学的,可都是诗文字画之类,并不是世人眼中的正经学问。 要是福松在这里有所长,往后说不得可以脱颖而出,得了恩典,重归宗室。 九阿哥则是“哈哈”道:“不错,给咱们家长脸了… 舒舒想到这一科有年羹尧、纳兰容若之子、鄂尔泰等人,好奇的不行,道:“那旁人考的如何?” 福松道:“一等两人,镶蓝旗的鄂尔泰跟镶白旗的年羹尧,二等七人,其他人被评为三等……” 按照府学里的标准,三等以上都算合格。 这一批八旗举人,真金不怕火炼的雁九的我的公公叫康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