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三百零八章 举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八章 举荐 (第8/10页)

法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了。他们的反对,实际是一种自保。也就是给变法提点意见,万一变法失败了也赖不到他们的头上去。并且他们也知道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潜在目的是借王安石之手揽权,然后把他们这些老人都轰下台。

    所以当王安石利用变法搞党争后,他们这些老变法就更不能接受了。他们非常反感王安石借用变法暗地里挑起宰相和御史之间的矛盾,使得相权被迫依附于皇权。因为一旦当相权完全沦为皇权傀儡,御史的谏权就会被皇权和相权完全孤立,最终也会沦为皇权的傀儡。王安石下台后,欧阳修和韩琦的隐忧得到了验证。继任的王珪等人都是没有主见完全只会听皇帝指令行事的傀儡,而御史也彻底沦为了皇权和相权党争的打手,再无权力制衡可言。再后来宋徽宗昏庸误国,他想怎么作,完全没有人能规劝他,最终导致了北宋社会矛盾的大爆发。

    那么司马光和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呢?其实他们的反对出发点并不相同,跟韩琦和欧阳修的出发点也不一样。苏轼认为皇帝不是与百姓治天下,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我们读书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做官谋福利。如果不以读书人的利益为先,那我们凭什么为你卖命?这样的思维,简直就是欠收拾。后来苏轼被贬到地方为官,目睹了老百姓疾苦之后,三观立马变了。不摆读书人的臭架子,而是真心实意的为民谋利,甚至对新法的态度都有所转变。整个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写出了那么多的豪放诗词。这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嘛!司马光,他跟王安石是平辈,两人是直接竞争关系,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这个利益冲突跟变法没关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