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四百一十二章 准备擂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二章 准备擂台 (第2/10页)

,听曹国舅这么一番解释下来,也算是明白了不少。

    要说起擂台的发展,在我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秦汉时期,角抵盛行,主要用于娱乐活动。除了在民间,角抵也进入宫廷。秦二世是角抵的第一号粉丝,为看角抵,几乎是废寝忘食,“先王之礼,没于yin乐之中矣。”

    关于秦汉时期的“擂台”形式,在1975年出土的一把木梳上有过描绘。

    画面上三人上身赤裸,下身穿短裤。左边一人平伸双手(与现代武术散打“开始”的口令手势一致),似乎是比赛的裁判。周围有半月形的弧线,应该是比赛的帷幕,画面的上部有帷幕结带。此时的角抵比赛,应该是在帷幕中进行的。而比赛场地则为平台。

    宋代相扑盛行。无论是宋代宫廷宴会上,还是民间的“勾栏瓦肆”,都有相扑运动。《梦梁录》记载:“杭城有周急快、王急快、杨长脚……嚣三娘、黑四姐等女众。”

    由此可见,宋代除了男子广泛参与相扑格斗之外,女子也有参与,且有许多高手。除了相扑表演,宋代还有许多正式的比赛——打擂台。

    在明万历年间《忠义水浒传》中“智扑擎天柱”的章节,有一副插图描述了宋代擂台的形制:

    约一人高的木质长方形擂台,插有旗幡,四周开放无遮挡。

    中国古代的擂台规则混乱,擂台大小、材质与高度也无统一的标准,时而高台垒筑,时而“画地为牢”,并未出现真正的“台面”。时而石块、夯土堆砌,时而木台搭建。时而规定点到为止,时而又规定“签订生死契约”“非死即伤”。

    1743年,英国著名拳击家杰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