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二章 准备擂台 (第4/10页)
动员参加了比赛,擂台也更加规范。比赛在“高8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方形擂台上举办。 而说起宋代的擂台,也是有不少讲究的。 伴随着宋代武术的发展与市井文化的繁荣,具备了一定竞技特点的拳棒擂台比赛开始出现,这主要反映在“两两相当”的相扑擂台赛和棍棒较量。 宋代的相扑擂台赛,时人称为“露台争交”。据《梦粱录》记载,当时临安城护国寺南的高峰露台,就是天下英雄争交的地方,参加者都是“择诸道州郡膂力高强”者。值得注意的是“露台争交”还设有奖项,如头赏者可得旗帐、银杯、彩缎、锦袄及马匹等,有人还因此而获官职。 宋代的相扑比赛在稍后的一些杂剧小说中有进一步具体反映。元杂剧《刘千病打独角牛》中说,“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圣诞之辰,我在这露台上跌打相搏,争交赌筹”,并云“再无打手啊,这银碗、花红、表里缎匹,就都赏你”。 小说《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描写的燕青与擎天柱的比赛,形象地再现了“露台争交”的情景。比赛时间为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圣帝降诞之辰”,比赛形式既有脚踢,又有手拿。比试前,一个“部署”(相当于裁判)手拿竹批上得台来,参神之后,便请双方出场。接着,“部署”读一遍类似于比赛规则的“社条”,内容大抵是双方应注意的问题,如“不许暗算”之类,随之,“部署”拿着竹批对双方叫声“看扑”,比赛就正式开始了。 显然,此类比赛中已有了参赛者、裁判、规则、赏格等作为体育比赛的几个基本要素。可以说,具有体育意义上的相扑拳技比赛,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