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出所料 (第2/10页)
汇合到了一处。 陆垚看着眼前这人,身高不算太高,年龄要比苏轼苏辙两兄弟还有自己都大上一些。虽说其貌不扬,但是整个人给到陆垚的气场十分强大,陆垚只是看一眼就知道此人一定是那种对自己十分自信的人。 “这位就是小陆大人么?”那人见到陆垚,不等苏轼和苏辙介绍,朝着陆垚便作揖,说道:“在下曾巩,字子固。” 陆垚在心里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怎么把这家伙给忘了呢,她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啊,而且也是这届科举考试的学子。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18岁时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并。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