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四百三十二章 对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 对峙 (第4/9页)

妇女头上簪花的影响,皇帝大臣也头上簪花。

    汉族服装受契丹族服饰影响较大,汉族女子流行穿一种叫“褙子”的服装。这种来源于辽契丹服的褙子穿在身上的效果与唐朝时小衣大裙造型截然不同,而是表现出了衣长而露短裙廓形,女子穿上褙子会显得端庄、稳重、典雅。宋朝时女子普遍流行穿褙子,并普遍以缠足为风尚。

    由于晚唐五代时期门阀士族已经没落,科举考试制度到宋代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对社会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科举制度使大量过去贫寒的读书人一跃成为士大夫阶级,使政府与社会有了紧密的联系,也打开平民入仕为官的管道。透过科举入仕的知识阶级在宋朝时已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各方面取得全面优势地位,在法律上也拥有许多特权,因而社会大众以中举任官做为读书的首要目标,社会也就衍生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尚。儒家的忠孝节义观念,透过社会、乡约、族规、家礼等各种方式深入民间,推广于全社会。中国自宋代以后也得以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普及的文化社会族群。而基层知识分子,构成基层乡绅,并成为村镇百姓与官府的桥梁。他们指导公共工程、支援学校与书院、编纂地方地志、参加地方祭典、纠集赈灾工作、招募地方自卫武力、提供村镇行为规范。两宋时期,透过科举孕育而成的士大夫阶级,是一个同时拥有政治权力、经济优势、学术文化素养的新兴族群。优势条件的结合促使这个时代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普遍发达的时代。因此,总体而言,到了宋朝,经济上除了一些皇亲国戚、富商大贾外,社会已无明显的阶级之分。

    可以说,若不是今天场上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大商人和高官家的公子的话,或许这场上参赛的选手们是可以和谐相处的。然而事实却是,当那二位追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