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三百九十三章 武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三章 武馆 (第5/9页)

来熙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时武学的复建也再次佐证了军事人才需求与武学的关系,治平元年,西夏进攻庆城失败,西夏转攻为守,经多年休养生息后又有了狼吞中原的野心和实力,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五月再度掀起大战。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是宋朝,这极大地鼓舞了宋神宗的信心,同时也成了王安石恢复武学的重要推动力,并将武学纳入宋代官学体系中,大大提高了武学的地位,自此中央武学虽有波折,如元丰四年征西夏失败,神宗驾崩哲宗即位,新旧党争等都影响了武学的发展,但也不再废除。

    宋徽宗统治年间,随着宋江、方腊起义,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国家内部安全问题,武学进一步赢得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地方武学大肆兴办,虽然并未达成以武学培养将帅之才的目的,培养出名将,但其培养出的一部分直接任职于地方的基层军事人才,对地方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令人扼腕的是武学又于政和年间罢止,罢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宋夏衡山之战宋朝获胜,西夏称臣,使得宋廷文臣急需达成打压武将的政治目的,武学亦成了文武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总结靖康之变后,武学瘫痪,宋高宗虽于绍兴十六年于临安重建武学,可在当时“议和”的基本国策之下,武官地位急剧下降,武学也不再具有吸引力,使得宋代武学只有名义上的重建,即修整学舍,实质上基本没有教学活动。总之,宋代武学发展呈现出“三起三落”,艰难曲折的特点,其中外部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内部的掣肘才是武学自始至终发展艰难的根本原因。

    陆垚想要建立的这个武馆,是非常全面的一个武术馆,它不像是镖局,更多的是负责运镖的项目,这个武馆,不单单是要教大家武功,更多的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毕竟单靠武功是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