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四百五十三章 阵型的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三章 阵型的选择 (第9/10页)

方中场一定要两人进行位置的前提,此时原本处于边路的边前卫不必过于拘泥于边路前插,他们完全可以趁对方中场前压由边路迂回至对方中场后方进行接应,这时边后卫完全可以充当边前卫的角色进行进一步的边路前插,这样一来后腰的传球点骤然开阔起来,无论是传球给在中路的边前卫还是传球给边路前插的边后卫都可以有效保证球权在中场过渡的成功率。尽管双后腰阵型可以有效保证球队在攻防结合上的稳定性,但部分中下游球队的主教练在多次实验之后发现这样的阵型对于球员临场的跑动变位或者过于严苛的要求,如果两位边前卫不能在前插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靠拢接球,仅仅只依靠边路球员的前插是很难真正意义上突破对方的防守三区的。随着主教练们的深入研究,一种被认为“真正意义上做到攻防平衡的”全新442变阵逐渐浮出舞台,这种阵型便是对于现代足球有巨大启发作用的442菱形中场阵型。所谓的菱形中场就是指4名中场球员呈菱形散开,其中顶在最前方中路的是一名中前卫,而位居拖后位置的则是一名主要负责防守的后腰,在他们两边的则是左边前卫以及右边前卫。4人组成的阵型达到了不少足球教练苦苦追求的“各司其职”水准:后腰球员不用过度参与进攻,只需要有一定的长传球技能;中前卫全权参与进攻,并且在由攻转守时提供第1道拦截;两位边前卫在进攻时充当边锋插入对方防守腹地,而在防守时尽可能多的回位到边后卫位置协助后防线扩大横向拦截面积。四中场在这种阵型中不用过于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因为无论是在防守端还是进攻端都有专人进行控制,每位球员需要做的只是将自己的工作发挥到极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