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44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9 (第3/4页)

队的机动性,这几万战俘统统都被送回西藏、一边修路一边改造……

    尼泊尔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为方永乐赢得了世界声誉,英国人和印度人更是对他畏惧不已,称之为“喜马拉雅之虎”,后来随着方永乐威名日盛,又改称他为“山地之虎”。

    不过方永乐自己对于尼泊尔战役并不特别满意,在他看来,取得胜利那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三万精兵全都是专擅于山地作战的特殊部队,而英方虽有10万之众,但其中擅长山地作战的却仅有区区几千人,因为英印军中最擅长山地作战的廓尔喀旅早就被他全歼了。加之山区作战中大部队难以展开,飞机的侦查与轰炸也极不方便。因此英军的兵力优势和空中优势都很难发挥出来,所以方永乐根本就不是以弱胜强,而明明是以强击弱才对……

    而这个时候不甘心失败的英印总督一方面向国内求援,另一方面则在印度大肆征兵,打起了用印度士兵当炮灰消耗敌人的阴险主意,“只要印度人还没有死光,大英帝国就决不会认输!”。

    这样一来方永乐顿时压力倍增,要知道西藏并没有大型的兵工厂,虽然当初噶厦政府建造的军火作坊已经进行了扩建和升级,但依然只能制造子弹和手榴弹。而且产量有限。而火炮、炮弹乃至于兵工厂所需的绝大部分原料西藏都不出产。得从其他省份运来,而此时四条进藏公路当中才刚刚建好两条,运力严重不足,一个尼泊尔战役下来。之前一年多储备下来的弹药就用掉了一大半。哪儿能够耗得过杀不光的印度人?

    本来方永乐还可以发扬我军擅于利用缴获来补充战斗消耗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