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4 (第2/4页)
水反应堆和石墨反应堆还能用来生产核燃料钚-239,这对于天然铀资源较为缺乏的中国来说,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而如果说将不能作为核燃料的铀-238转化为钚-239只是提高了天然铀的利用率,对总储量不足的中国来说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话;将中国储量极其丰富(目前是世界第二,而且中国的钍资源还远未充分勘探出来。)的钍232(天然钍几乎均为钍232,另外注明一下钍的读音同“土”。)转化为同样可以用作核燃料的铀-233就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 1吨钍可以提供相当于200吨铀、或者350万吨煤所提供的能源,而世界上已知的钍储量可以至少为世界提供1万年(21世纪的标准)的能源支持。此外,相比铀而言。钍更易于进行浓缩与提纯。更重要的是,以钍为核燃料成的核电站不用担心堆芯熔毁,而且它只会产生相当于等重铀核燃料0.6%的放射性核废料…… 尽管钍核电站的技术直到21世纪初期都还未能商业化,但是相关的技术却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技术壁垒,只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因此早一天开始就多占一点先机。而且胡卫东当年的妻子也参与过相关研究,因此胡卫东对此也多少懂得一些,这至少可以让中国少花十年的研究时间。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目前中国无法实现的,只是直接将钍拿来发电(也即是钍增殖反应堆)。但是利用铀反应堆产生的慢中子将钍部分转化为铀233后。再将其分离出来用于制造核武器,却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是这样做不但不能发电,反而还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