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4 (第1/4页)
间的各种待遇注1:在这个时空的1957年政策调整、将原有的小中专撤并升级之前,中国大部分的优秀中学生都普遍选择报考小中专而不是高中,因为可以更早地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因为工龄工资制度的存在,后期的收入也不比大学生差太多,而且本书之中高考是对社会人员开放的,不仅仅只有高中生才能参加(当然,因为社会人员往往难以全心备考,又大多没有受过针对性更强的高中教育,因此高考中难免吃亏一些,但考虑到他们先参加工作这一优势,付出一点代价是应该的。),因此高中的吸引力与小中专相比就差远了注2:不及格的课程可以补考,但是标准不得降低,而且每门课程最多只能补考两次,两次都考不过就会被大学开除。理论上被开除了还能再次参加高考,但损失还是很大的,而且大部分人经此挫折之后,都很难再有那个心气了 第四百五十一章 心理学家 胡卫东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基础薄弱的中国迅速培养出大批或许不算优秀但至少合格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工,有力地推动了后来新中国的进一步工业化,但过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也令学生们普遍不堪重负而怨声载道,类似“背起炸药包,我要炸学校”之类的歪歌甚至比历史上的世纪之交更多…… 但即便如此,胡卫东依然没有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就如同我们这一代一样,他们这一代人也同样是要为祖国作出牺牲的,想想那些十四五岁、乃至十二三岁就要上战场的先辈,区区学业压力又算得了什么?” 话虽如此,但胡卫东也不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