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0 (第2/4页)
装甲骑兵战术下坦克与装甲车辆战损率低的优点其实只对敌军的地面攻击、特别是步兵反坦克力量有奇效,如果敌军有着强大的空军或者是远程重炮群,那么装甲骑兵战术因为老要绕圈子迂回穿插、行程更长而将不可避免地给敌人更多的远程火力覆盖的机会,因此反而可能蒙受比看似简单的装甲集群突击战术更大的损失。 同时。装甲骑兵战术虽然在特定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大大减小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损失,但却是以作战时间大大延长作为代价的,而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也就是在贫弱落后的中国,因为装甲车辆与装甲兵都十分稀缺,同时又缺乏支援装甲集群正面进攻的强大空军和远程炮群,使得装甲部队正面进攻的难度大为增加,这才显得相对划算很多。 而对于装甲骑兵战术中至关重要的轻型坦克,古德里安更是毫无兴趣,因为这在他看来完全是因为中国的基建实在太差(主要)、地形又太过崎岖(次要。因为山地比例再高,精华地带也永远是平原地形。)所致,若是在基建发达且地势开阔平坦的欧洲大陆上,装甲薄、火力弱的轻型坦克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虽然轻型坦克造价相对便宜,而且故障率一般也较同等工艺水平下设计生产的中型坦克低一些。但在古德里安看来,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维修力量强大,而人力资源相对不足,这两个优点的价值其实十分有限,根本不必为此“因小失大” 简单来说,所谓的装甲骑兵战术,只有在敌我两方都并非强大工业国的前提下才有较大价值,因此对于西方列强乃至于红色苏联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实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