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2 (第2/4页)
1938年初的第七次大捷。 在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徐向前在部队良莠不齐、装备低劣的不利局面下,以其出神入化的天才指挥在七次较大的战役中连续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共计消灭鬼子10万余人,极大地坚定了东北、乃至全国人民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而他本人也由此一举扬名海内外,被公认为中国最顶尖的名将和军事家。 但是,这一被后世合称为“七战七捷”的奇迹也不光是靠徐向前一个人就能缔造的,高原杰出的组织工作同样功劳很大,甚至苏联人出售的武器弹药也一样不能无视,而且其间还有很多难以复制的偶然性因素(比如那位突然暴病的鬼子师团长)的影响,才最终促成了这样的奇迹,但不管怎么样,更重要的还是抗联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以及东北人民的支持,否则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七战七捷”期间,抗联的伤亡人数就超过了20万(受伤人数存在着重复计算的情况),加上病患(包括冻伤)则超过25万,但是徐向前靠着他迅速捏合部队与“以战代练”速成新兵的特长,再加上高原出色的组织后勤工作,以及就地征兵(抗联收复的失地越多,这一招威力就越大。)与伤兵复员归队可以直接走封冻江面的便利,使得抗联主力部队依然维持在30万人上下,这一点即使当初曾经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白手起家拉起了十万大军的胡卫东也十分佩服。 连续不断的胜利令抗联上下信心爆棚,即使估计关东军可能获得增援,他们依然打算继续向着敌人的纵深进攻,但考虑到被敌军切断后路的风险,徐向前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