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2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9 (第3/4页)

,但是与陆军和目前历史还不算长的飞机相比,海军舰船对于工业基础和技术积淀的要求更高,仅靠中国自己摸索的话,估计直到二战结束也别想有什么像样的成果出来,因此引进技术、设备乃至于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二战之前正是列强最为重视制海权的时代(之后因为制空权变得更加关键,单谈制海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对于相关技术也都看得很紧。想要引进谈何容易?

    须知苏联在1929年大萧条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中都没能在造舰技术的引进方面取得多大的成果(注1),更不要说是现在列强进一步加大了技术设备出口管制力度的现在了,也正因为这样,胡卫东才不得不从造舰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列强的苏联引进一些小型舰艇的建造技术,这可不仅仅是因为未来中国海军“飞潜快”的发展思路,更是由于当时除了苏联根本没有别的国家肯卖造舰技术给中国……

    本来胡卫东的打算是在与德国开启全面合作之后,再利用这个机会从德国引进各种舰艇的建造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与人才,但却没有想到中福国际竟然能够利用杜邦财团的关系打通了美国各大军火商的门路,胡卫东自然知道二战期间德国所产的舰艇也就只有潜艇比美国的略好一些,其他的跟老美的产品相比都差了一大截(注2)。因此能够从美国买到军舰乃至全套的造舰技术,这无疑是意外的惊喜……

    但是罗斯福通过司徒美堂那些自豪的话语,已经早就了解到赤色党这两年来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和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因而提前意识到了中国赤化的不可避免和赤化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