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28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3 (第2/4页)

目前赤色党军各型枪械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20万支,火炮数量也远非两三年前可比,但是且不说其中胡卫东理想中步兵班排标准配备所必需的八一式枪族还有极大的缺口,即便是投产较早的二四式半自动(以后简称“二四半”)也不只能满足十五集团军三分之二的需要,而“红星”系列迫击炮的缺口则更大,就连十五集团军原来的部队,暂时也还有2个整编师用着老式迫击炮。因此新建的71军只能先用日系装备,正好之前缴获了那么多还没来得及处理掉。虽然日系武器与中原边区兵工厂出产的新式武器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总比**原来的自造武器水平稍好一些。

    而且他们还装备了日军不用的冲锋枪,在这一近战利器的帮助下,强大的火力足以平衡日军射击更加精准的优势(何况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扩编,鬼子的平均射击水准较抗战第一年时已经下降了不少。),说起来也是二四式冲锋枪制造太容易、造价也实在太低,虽然边区兵工厂早就将其清出了重点生产项目,但其在1938年生产的总量依然超过了40万支。比步枪的总产量都多。本来边区兵工厂生产的二四式冲锋枪已经主要是卖给**,但一旦部队需要,无论多少都能很快满足,毕竟这款成本不到10美元的冲锋枪委实是太便宜了……

    不管如何。仅就眼前来说,十五集团军的实力并未增强多少,为此胡卫东首先是狠抓后勤工作,以期可以重新利用强大的火力暂时弥补部队战斗力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前激烈的战时相比,这次规模空前的交换战俘令之前还在血战的中日两军之间停战了一个多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