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26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5 (第3/4页)

能的提升幅度尤其惊人。

    苏联人未必看不出两者的真正价值,却只肯为这三项技术开出5000万美元的价码,还暗地里让援华的科技专家多次尝试直接窃取,偏偏这些人对中国的工业化又很重要,胡卫东不能为了安全上的靠拢就将他们全都赶出边区,而一直防备他们又未免太累。好在苏联人虽然花钱很小气,但是贷款却很大方,胡卫东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于1938年11月上旬跟苏联人达成了以这三项技术交换5亿美元低息贷款的初步协议,年息3%,还款期限为10年,从第6年开始还款,以卢布为交付方式,可以根据当时国际市场的价格换算成美元、黄金或者苏联需要的物资……

    苏联人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根本就没打算给赤色党现钱,而主要是以设备、技术、人员培训和原料充抵。对此胡卫东一开始打算是拿出2亿美元引进科技专家和高级技工,3亿美元份额引进技术和设备。虽说这个年代的苏联还没成为后来的超级大国,但是值得引进的技术与设备还是有不少的,比如t34所用的v2柴油机技术、各种抗寒材料、以及包括世界最大的15000吨自由式水压机二战之前苏联的自由式水压机技术与德国并列第一,但模锻式水压机还是德国最牛,直到德国战败时美苏两国都没追上。在内的各种大型成套设备……

    第三百一十一章 买飞机

    结果,引进人才方面苏联的开价倒是不高,在来华工作三年的前提下,平均每个人头也只有1000美元左右不过食宿咱们全包,比从西方国家聘请便宜多了,但问题是苏联自己现在总共也就不到100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