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栽圳不才,愿做拔剑之人 (第4/4页)
五六十万两丝毫不成问题。 朱栽圳见到了四十多岁的王国光。他问王国光:“我听说王先生精通经济之学。不知道你对我的贡赠之策有何看法?” 王国光道:“是一个绝妙的法子。利国利民。下官佩服的很。不过......” 朱栽圳问:“不过什么?” 王国光道:“可惜是空中楼阁。” 朱栽圳平静的问:“敢问,为何是空中楼阁?” 王国光道:“因为东南倭寇肆虐。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根本集中不到宁波、泉州、广州三处地方。运到半路恐怕就已经被倭寇抢了! 要想跟西洋人做成生意,必须先平定倭患。可是,平定倭患谈何容易啊! 东南十几万卫所军,能被几十个倭寇打得节节败退,唉!” 朱栽圳道:“王先生一针见血!我知道,你的特长不是选人,而在经济。我打算让你当随员,跟我一同去东南。 我平倭,你给我当经济大管家,如何?” 朱栽圳万万没想到,王国光竟一口答应了下来:“下官愿往!那日在永寿宫,听了王爷所作《平倭檄文》,下官热血沸腾。 当时下官就有随王爷去东南的意愿。只是怕王爷嫌弃我,故而没有主动请缨。” 朱栽圳惊讶:“王先生舍得文选司郎中的肥缺?” 王国光这人坦诚到令人发指:“下官做了三年文选司郎中了,光是官场的陋规例银就收了五十几万两。 恐怕王家几代人都花不完。银子我已经赚够。是时候报效朝廷了! 另外,若王爷不嫌弃我的银子脏。我可以拿出三十万两,作为您的军费。 我清楚,您去东南平倭,朝廷是拿不出银子来的!”俺叫刘可乐的我的父亲是嘉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