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巨宦_之一一三 政敌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一一三 政敌毕 (第2/7页)

高拱也是有心为民的官,自然答应——他也没理由不答应,若阻挠此事,势必被半个国家的农民给骂死。再说他自己就是河南人,将来回家何以面对父老?

    农民们因税收稍减而得休养生息,商人们忙着赚钱,便都不来理会读书人的这些事。不过从士林讨伐李彦直的声浪开始以来,一两个月间不断有人进入京津地区——这些人或来自福建,或来自浙江,或来自上海,或来自大员,或来自南洋,却都不是宵小可疑之辈,而是在商界、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锐,尤其以受新学影响的学生最多。

    这些人总数也算不清楚,当在万人以上,尽管和京师的总人口相比不过百分之一,但这些人都是有颇有活动力的人,占据了茶楼、酒肆、客栈等民间舆论阵地,谈论的又都是有关镇海公之事,且其持论多与旧派官僚相左,既然相左,便有骂仗,新旧两派人马这一较量,单论声音大小竟不相上下!京师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倒像开恩科一般。

    内阁对此也有耳闻,打听之下,才晓得不知是沿海地区起了谣言,说京师舆论要尽废镇海公所主持的所有政策,这可把许多人吓得够呛,而受新学熏陶的学子们尤其愤慨,他们认为李彦直十余年来转战四海,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安抚百姓,又盘活了经济,朝廷非但不赏反而见忌,若真让这些“腐儒”把李彦直倾倒,那国家的政策岂非要回到开海之前的窒息状态去?

    “那可真是祸国殃民之举!”

    新学影响的学生每谈论及此无不义愤填膺:“这些士绅公卿,自许救国救民,实际上却都是为了一己私利把持朝政,我等若不发出声音,叫天下间的老百姓知道,千载以下,史书还以为民心真的是向着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