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节 农田建设 (第1/5页)
大堤后面,是第一期1500亩的高产田。燕雀志和吴南海、法石禄等人会商下来,决定建设改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必需达到以下标准:抗旱达到90天无雨保丰收;排涝达到10年一遇(按20世纪标准),5日暴雨不成灾;河岸防洪堤达到20年一遇洪水位加八级风不溃不漫;平地改土做到水田活土层深5寸,旱地1尺。保水保肥能力大为提高。 造田成方格,方格面积要大,以便于农机具cao作。排水和灌溉分渠道。沟、渠、路、林配套。特别是林,要逐步有计划的建设农田防风林,减少每年夏秋之际的台风袭扰。田间道路要达到能行驶机耕车辆的水平 商量妥当,燕雀志开始测绘设计工作。吴南海和法石禄开始大规模的动员农工做准备工作,把各个沼气池、堆肥池进行起池处理,准备充足的底肥。各处源源不断的把水利建设的物资运到工地来:草木灰和石灰用来做土壤改性之用。修筑堤坝渠道用的砖瓦、石块、水泥、木材、浇注混凝土用的竹筋;机械厂负责制造的水利设施上使用的各种阀门、管道。同时开工制造抽水机、配套的锅炉和蒸汽机。 工程首先由邬徳派来的大批力工展开,他们带着斧子、锯子、镰刀之类的工具,对整个开发区域的植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这里的植被主要是小灌木和杂草。小灌木当柴用,杂草收割之后和枯草落叶堆积在吴南海临时搞的几个堆肥池里,从沼气池里起出来的沼泥作为引子将其混合起来,外面再盖上泥土,定时浇水,在夏季的阳光下,很快就会使得这些草木分解为有机肥。 如果直接把它们掩埋入泥土,有些纤维质较重的草木枝叶即使过了多年也不会分解,起不到肥田的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