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河源渡 (第2/5页)
示,但是也没有明确要拿王观澜去交换道器,只是单纯的召王观澜去京城,美其名曰王观澜是天下有数的青年强者,又是宁王世子,还中了举人,召他到京城有大用。 至于什么大用,却是没有说清楚。 这就让宁王有些为难的,因为圣旨已经下了,不管有多么不愿意,齐皇的面子总是要给的,毕竟人家又没有说是要把你儿子叫到京城来直接卖给觉罗部的努尔哈赤不是? 所以,来之前,王必成召王观澜入宁王府,与九分先生和宁王府的几个智囊秘谈了一夜,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姜郢不会冒着天下汹汹的议论,直接将王观澜交到觉罗部的手中,这么做很有可能仅仅是一个姿态,同时也是借此机会来试探一下宁王府,看看这西南三州的主人现在是不是还控制的住。 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之后,大家都认为王观澜应该奉诏前去京城,毕竟王观澜是奉了皇命进京城的,没有任何的错漏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姜郢也没有理由让王观澜到觉罗部却交换道器,如果他真的这么做的,那么,必然会让诸候寒心,不要说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根本就是扯蛋,大家心里都明白着呢,君与臣之间,说到底还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只是君占着优势,而臣则显得弱势,但是如果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之下,君拿臣的身家姓命去交换自己的利益,那么,必然会遭到君臣的唾弃,皇族的威信也会受到重大的打击,即使最终将道器换了回来,失去的威信也找不回来了,原本和谐的朝局也会被破坏,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渐渐失去了大义名份的皇族便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统御天下,行事也会由王道转为霸道,即使有道器来镇压气运,也无法完全扭转败局,最终步入衰亡的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