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54章 二十八镇总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二十八镇总兵 (第5/6页)

有黄埔军校的几千学员,就不会有北伐军。

    在培养出这样一群高素质军官之前,训练新军纯粹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那么,能不能从二十八镇边军中抽调一批打过仗的老兵去充当新军的军官?

    答案依然还是不行,所谓兵是将胆,将是兵魂,找这样一群心理上“不举”的边军老兵去充当新军的军官,能调教出什么好兵?

    无非就是又一支一触即溃的逃跑军。

    所以编练新军的事,暂时不用考虑。

    说了这么多,概括起来其实就四点。

    第一,当前形势极为严峻,但还有时间。

    第二,眼下暂时不具备编练新军的条件。

    第三,徐州的二十八镇边军很垃圾,但眼下还是只能靠他们撑起国防。

    第四,徐州的二十八镇边军野战基本一触即溃,所以必须得加紧抢修营垒工事给他们提供安全感,要不然黄淮防线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然而,没等崇祯驱使这些骄兵悍将去修建工事,突然就爆发闹饷事件。

    最开始闹饷的是高杰旧部李成栋镇,然后迅速漫延到其余七镇以及刘泽清旧部的十镇总兵,最终演变成一次大规模的群体事件。

    大明朝可以说是二十四朝中最穷的,没有之一,所以经常会拖欠军饷,戚大帅一手打造的浙兵就是在闹饷事件之中落下的余晖。

    而对于关宁军,闹饷更是传统手艺。

    面对群情汹汹的边镇将士,崇祯瞬间警觉起来。

    闹饷说大不大,只是要钱,而且要的是卖命钱,听上去似乎没啥毛病。

    其实大谬不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