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 船厂  (第4/4页)
个船坞里面,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    所有一线员工全部都配备了工作型外骨骼,这种外骨骼不仅仅可以轻松搬运几百斤的重物,还自带空气净化系统、防辐射防强光系统、隔音系统、内部恒温系统和通信系统,以及比较强大的防护能力。    有这种外骨骼,员工想得职业病都困难。    反正很多技术员在新吕宋造船厂工作之后,估计会很难适应以前的造船厂工作环境。    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下,就算是工资增加一倍,估计绝大多数的技术员都不会离开。    只要感受过这种全防护的安全舒适,谁愿意回去忍受那种恶劣的工作环境。    当然,如果愿意支付三倍以上的工资待遇,或许有人会心动。    问题是东亚各大船企哪一个有底气?敢给一线电焊工和普工开出三倍于新吕宋造船厂的工资待遇。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造船厂,别说三倍了,就算是两倍工资待遇都很难做到。    在造船行业从业了七年年多的黄伟达,对于东亚各大船企的底细一清二楚,哪怕是南高丽和东瀛那边的船企,在工资待遇方面,其实也和华国船企处于半斤八两的水平。    一路从上层走下去,兜兜转转了半个多小时,才抵达了底部的作业区。    看着面前厚重的钢结构模块,黄伟达拍了拍底部的厚重壳体:“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了模块分解,底部模块的板材我加厚了2.3个系数,应该不会被压垮。”    “2.3个系数?保守了一点,其实我认为1.8个系数就足够了。”另一个设计师有些纠结的说道。    但是黄伟达却非常谨慎:“小心无大错,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设计如此庞大的一体船。”岭南仨人的智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