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6 (第2/4页)
,但我们还是听听御史大人的说法吧。” 众人又齐齐看向燕思空。 燕思空满面的忧虑之色:“不瞒诸位,我曾与封野在荆州并肩作战,我从前是不信他那些十一岁披甲、十四岁领兵的传闻的,但荆州一战,着实令我震撼。此子不但神勇,用兵也凶猛如狼,他熟读兵书却不循规蹈矩,行为难测,且十分敢拼命。我在他大营中观察多日,他军纪严明,士气高昂,他在茂仁受挫,下一战则志在必得,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若真要打,我以为,茂仁守不住。” 众官将一时沉默。 冯想道:“燕大人,无论诏安能否成功,都可以拖上他一拖,拖到冬天,西北极寒,他很可能会提前撤兵。” 燕思空凝重道:“我已上书陛下奏请此事,一方面,若陛下能为封家正名,或将谢忠仁交由封野处置,则此事便有大大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就如你所说,可以拖延封野的战机。只是封野岂会不知冬日将至,我担心他狗急跳墙啊。” “如此一来,茂仁岂不十分危急。”徐永脸色有些苍白,“大人可有良策保住茂仁?若茂仁失守,黔州的粮食就运不上来了。” 燕思空沉思片刻,看向了余生朗:“我以为,要解黔州之危,必须从大同调兵。” 众人齐齐看向余生朗。 余生朗怔了怔,旋即苦笑:“自瓦剌大败后,很多从前被瓦剌聚集或压制的蒙古部落,都纷纷自立,时不时侵扰边境,虽然难成大气候,但他们打的是游击,我们兵力有限,根本抓不过来,边关百姓苦不堪言,大同,已今非昔比,能调来一万兵马,已是不易了。” “我在奏折中,也恳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