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 (第3/3页)
煤炭,还带了开办煤球坊的细则,并真诚建议崔闾在招用工上,以倾向妇人为主,以及失去依持的孤儿们,一个可生存的场地。 压制煤球的工作相对轻松,比之晒盐卤盐更容易上手,王听澜在江州普及妇协新政,说干了嘴皮子,也不如一项实事来的有说服力,她没有过多的参与崔闾治理江州事务,但针对一些底层百姓的生存问题,仍未忍住将北境早前一些的成功案利,整理好了递给崔闾。 那都是太上皇曾亲自督促下来的利民之策,崔闾怎么可能反驳她?用了一个日夜看完了后,决定沿用已经成熟的创办案例,并主动提了要在外城设立慈善堂的事。 总要给孤寡幼童一个生存的地方,既有了煤球坊这个福利坊,再多个慈善堂也没什么,崔闾觉得以江州一地的经济,供养这些人完全可以。 因为他的配合,以及在治理民生方面的态度,让王听澜彻底将他纳入为自己人的范畴,并在毕衡助他打造百货商超时,特地回了一趟北境,给他拉了几个合作商户,以非常实惠的预售价,拿到了扣点,并且还是先出货,后给钱的那种。 崔闾当然不可能说自己垫钱,尽管他的家产摆在那,尽管毕衡和王听澜二人都往滙渠去过,但因为滙渠整个县镇,都已经进入了大兴土木阶段,且一开始就讲了是由崔氏资助整个整改项目,如此,二人便默契的没有提钱一字。 抄了十来家子人的财产,以及后来缴获的金砖银块,超一个亿的金额都被拉入了皇帝私库,两人是看着崔闾从头行事到尾的,思忖着他不可能有私藏的机会和可能,因此,在开办煤球坊,和百货商超之事上,二人主动跟崔闾提了赊贷之事,当然,在那之前,二人也相继去了奏表,去请了皇帝的示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