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51节 (第6/7页)
改变,而且是立竿见影的那种。 更何况,姜星火还是讲了这么多! 这还仅仅是朱棣想到的,还有很多他暂时记不起来的呢。 姜星火所言的政策,任意一件都可被称为“弼政良策”,放到哪朝哪代,提出并推行下去,他本人都可以成为一代名相。 所以,此时姜星火难得言语间少了几分谦逊,多了几分自信,却无人说他什么,反而觉得这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 姜星火清晰的话语,飘进了几人的耳朵。 “范仲淹庆历新政所用的‘明黜陟、择长官’之法,指的是严明官吏升降、慎重选择地方长官。其背景是因为宋朝官员升迁采用磨勘制度,只讲资历年限,不问政绩,导致官吏因循苟且,无所作为。” “故此,针对当时分布在宋朝州县两级官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的状况,范仲淹认为官员的升迁要严格依照政绩,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有人保举在三年任期届满即与磨勘升迁,否则便要等到满五年之后,方行磨勘。” 姜星火轻笑一声:“根子上,还是磨勘那一套,小修小补罢了,魄力远不如王安石变法。” 话语虽然说得不太客气,可即便是朱高煦这种不太懂宋朝历史细节的莽夫,也大概听明白了。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明黜陟、择长官’之法,说白了还是根据互相保举那一套,部分打破了全靠排资论辈的磨勘之法。 可是,从根本上来讲,也仅仅是对磨勘之法的改良罢了,跟姜星火口中的庸者裁汰之法,似乎还有很大区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