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4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33节 (第3/7页)


    说到这里,姜星火顿了顿,抬眸环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最终落在姚广孝身上:“这一次,我们得做些不一样的事。”

    卓敬捋了捋胡须,笑道:“愿闻其详。”

    “诸位还请仔细想想,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敌人有哪些人?能被从社会身份上划分为哪几类?”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大明,儒教这个大而化之的概念,最顶层自然是对圣人的祭祀与崇拜。

    因此,孔孟等儒家圣人,乃至北宋五子的后人,都享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与舆论话语权,这一批圣人之后,是儒教堪称万世不变的受益者.君不见,衍圣公靠着孔子已经富贵了多少代了?勋贵尚且只是与国同休,衍圣公简直是与儒教同休。

    第一类敌人,圣人之后。

    紧接着,就是在次顶层,是从受教育直到入仕都深受儒教理学影响的文官们,他们充斥着庙堂乃至天下各处官府。

    理学被定为科举考试的考试标准,是由官府颁布律法、编撰典籍、引导民众,并控制着文教的流向。

    反过来说,官僚机构也受儒教理学的cao纵,各个衙署、学宫都被儒教理学渗透。

    第二类敌人,文官。

    在儒教的中层,则是文官的预备役,也就是士子,以及相应的书院、私塾。

    很多书院,在地方上拥有超然地位,甚至连当地的官员在一些相关事情上都得听他们的。

    这便是因为,书院的院长、先生,通常都是致仕的官员亦或是在科举路上无法再进一步的士子。

    文官是士子的上一层,而文官同样也会在致仕后来到这一层,以儒者的身份教导士子,被儒教理学培养出来的他们,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