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41节 (第3/6页)
数第二节课,皇帝肯定是要来亲自入狱听的,而不是隔着一面时好时坏的窃听扩音墙。 事实上,经过纪纲冷汗直冒的诊断,那面陶瓷裂隙与日俱增的墙壁,已然上了锦衣卫的重点重建工程项目的清单里。 但是能不能重建好,什么时候能重建好,可就没人能说得清了。 郑和没有心情搭理姜星火,卓老头却很有心情。 吃得好,睡得好,生活又有了新的判头,啊不,盼头,卓老头非常乐意有人跟自己多说点话。 而之所以大上午的,明明外面都日上三竿了,在诏狱监牢里大家还是选择躺平昏睡,主要是因为在诏狱中,可以说是实在无事可做。 其实诏狱中不乏儒生和官员,而在这里没人搞狱中吟诗作赋彰显气节那套,倒不是不想让大家看看自己的文人风骨。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诏狱是不管午饭的,早晚就给两顿汤水,只要活动言语多了就没力气。 这当然也是监狱的惯常管理手段,给囚徒吃的太饱有力气越狱了怎么办?何必给自己添麻烦呢。 当然了,对于文人来说,逼格是第一制造力。 从前还是有人想树立一下自己的逼格的,但可惜。 第二个原因就是,诏狱里是有真大佬的。 比如动不动就跟姜星火来一句“蹲在你隔壁的,是洪武二十一年太祖高皇帝亲点榜眼、户部右侍郎、大明著名才子、一代儒学宗师”的那位卓敬卓老头。 人家卓老头可是被永乐大帝亲口说“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的人物,这种人都没吟诗作赋,寻常儒生哪敢开口? 再加上诏狱里空气混浊,呆久了自然就犯困了,所以昏睡度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