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28节 (第5/6页)
测算日食、月食什么的,大明沿用元朝的《授时历》,也能做到十次算对个七八次。 哦对了,还有一点寻常人很容易忽视的点。 一个月,为什么叫一个“月”? 这便是因为月亮从新月到满月朝向地球的月面被太阳照亮部分逐渐增大,月相由亏转为盈,而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为29.53天,约等于30天。 30天,就是一个“月”。 说回正题,所谓上下弦月,从月相上判断,还能看到的月亮完整边沿弧线当做弓臂,再做一条虚线连接弧线两端,想象成弓弦,弦在月亮上侧为上弦月,在下侧为下弦月。 也就是一个○从东北到西南或者反过来斜着切两半,就是上下弦月的样子。 而无论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月亮,都是被均匀地切成两半。 换句话说,在月亮表面反射的太阳光,与地球之间,呈现了直角! 正是因为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卓老头才兴奋地捏断了一个宝贵的、所剩无几的胡须。 卓老头兴致勃勃地指着地面上画的地球、月亮、太阳说道。 “只要是弦月,按照历代钦天监算好的时辰和刻,就能得到一个直角,而只要得到直角,再算出大地和太阳之间的角度,就能得到三角形的两个角度,而第三个角度,只需要减一下就出来了!” 卓老头越说越兴奋,甚至有些手舞足蹈了起来。 “而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都算出来,假定地月距离为单位一,那么地日距离、月日距离也能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