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389节 (第4/7页)
一是齐射,二是速射。 以前的大炮首先是炮管造的稀烂,一个炮弹打一百次,一百次能落在不同的、散布范围极大的点上,其次是缺乏相关的炮兵几何学知识,如果炮弹打的东倒西歪组成不了弹幕,就压根谈不上阻断;而速射则是根本做不到,因为洪武时代的火炮普遍是大口径的铁炮或石炮,装填速度堪称惨不忍睹。 所以,从来都没人用过的战术,第一次拿到战场上,谁心里能有底? “走,先去炮营看看火炮。” 炮营离得并不远,这些火炮都是柳升他们的看家宝贝,自然珍贵得很。 炮营这儿,虽然只有一个千户的兵力,但却明哨暗哨,布置了不少。 “校长好!” 一名穿着牛皮甲的军校生跑了过来迎接。 “打开仓库,临战前查验一下火炮。” 姜星火掏出了自己的腰牌递给了他,走完正规程序后,被储存在临时仓库的数十门火炮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姜星火给兵仗局的技术指标,是参照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军事变革涌现出的经典轻型青铜野战炮,也就是1628年“克莱恩·德拉克”型轻型加农炮。 事实上,古斯塔夫军事变革里,首先野战炮就是需要考虑轻量化,这是炮兵改革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今被姜星火提前二百年搬出来,以大明的技术,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火炮是三磅青铜炮,通常被称为军团炮。 该炮原尺寸为长度1225毫米,口径78毫米,炮管/口径比约16,重三百斤到四百斤,含炮车的重量则为六百斤,现在换算成明制的度量衡,造出来产品跟原型区别也不大。 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