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2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67节 (第4/7页)


    只要皇帝决心搞海外贸易,手工工场业和商业,确实有可能繁荣起来,成为新的社会阶层。

    几位尚书传阅之时,朱高煦也悄无声息地跟着朱高燧进了房间。

    有些出乎朱棣意料,自家的傻儿子竟然没有咋咋呼呼,而是老实地站在了他身后,甚至没要求加个座位。

    稍后,几位尚书终于把这封道衍与姜星火的通信传阅完毕。

    作为大明帝国官僚体系最顶层的存在,六部尚书,哪怕能力再差劲,也只是相对差劲,而眼界和格局却都是在的。

    他们都很清晰地意识到了一点。

    更化变法,确实可以扶持出新的受益阶层。

    而无论是必须高度依赖皇权与现存庙堂体制的“新贵族”,还是完全可以由部分较为开明的士绅阶层转化而成的“手工工场主”,其实对于大明的皇帝,都是没有威胁的。

    或者说,在他们可预知的岁月里,是没有威胁的。

    因为更化变法,并没有修改大明的核心庙堂制度与军事制度。

    靠着军队上位的朱棣,依旧牢牢地掌控着大明帝国的军权,有了军权在手,“新贵族”里的军功勋贵,是帮朱棣占领倾销大明商品市场的;宗室成员,则是依附于大明国家资产的代理人。

    同时,“手工工场主”也只是帮助皇帝生产手工业商品的工具罢了。

    那这么说来,《变法八策疏》里的修改科举制度,恢复荀子的儒家五圣地位,宣传圣王之说,也是为了配合变法,增强皇权的地位

    “一环扣一环,严丝合缝。”

    黄福慨然叹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