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18节 (第4/7页)
,大师所言,先刨除姜星火的干预,仅就两个皇子一南一北的事情,也是有需要商榷的地方。” 朱棣的心思,其实也很好理解。 其实不管是被朱棣名义上否决的‘皇帝-太子’南北京分权,还是如果历史线没有姜星火的干扰,未来必然会出现的朱棣和朱高炽一南一北。 根源都在于明初南北形同两个国家一般的状态。 南方和北方,历经了数百年的分裂,从科举制度、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归属感都是彻底割裂的。 所以,为了大明的统一,在永乐朝乃至后面的两三代君王,都必须选择这条路。 ——得有人在南,同时也得有人在北。 那么如果是朱棣自己去坐镇某一个都城,在朱棣此时的心中,还不如让两个儿子一南一北。 因为这样的话,不仅南京和北京都需要人镇守的问题马上解决了。 朱棣,也可以从某个固定位置上释放出来,甚至说,由两个儿子分处两京,朱棣自己带着兵马去北征蒙古,也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他的离开,某一个都城无人镇守。 两个儿子,既可以避免凑在一起矛盾愈发激烈,搞得朝臣纷纷站队,互相党同伐异,内斗不止,影响到朱棣的皇权。 朱棣也可以通过他们各自治理地方和处理事件的态度、表现,来观察他们的能力,看到底是谁更合适成为自己皇位的继承者。 所以,朱棣认为把两个儿子分开测试,好处是极多的。 避免内斗、避免皇权被拆解、解决南北京需要人镇守、能够更好观察谁更适合当储君. 而且,对于朱棣最为关心的“兵权”这一问题,道衍也给出了解决对策。 把跟两个儿子互相不对付的将领扔到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