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84节 (第3/6页)
在姜星火看来,农业国和工业国,之所以有着天壤之别,就在于它们之间的制造力水平差异极大。 工业的大机器制造前身是工场手工业,而工场手工业大规模出现的前提,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在中国始终无法彻底分离,原因在于粮食产量不够,朝廷也不支持。 而姜星火既然点出了化肥这个穿越以来唯一点的科技点,又从郑和那里得知,他已经从万里石塘找到了好几个鸟粪岛,在更大的范围里,肯定还有更多鸟粪岛。 嗯,海鸟们拉了上万年,一生一世挖不完的那种. 在这种情况下,再配合上轮作套种,大明的农业粮食产量,就已经满足了文明积累到农业和手工业分离的那个临界点。 事实上,现实文明的升级,有的时候跟游戏里数据化的进度条,真的没什么本质区别。 粮食产量积累到一定地步,再加上一点点扶持,那么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简直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 甚至都不需要郑和从南美洲,带回红薯、土豆、玉米三件套,完成这种文明升级就足够了。 而姜星火与朱高煦的信息差,就出现在了这里。 朱高煦知道手工工场是什么样子,但是完全无法想象,未来会出现的,满是机器轰鸣声的“工厂”是什么样子。 姜星火知道大机器制造时代的“工厂”是什么样子,却没有给朱高煦描述。 事实上,正是大规模的大机器制造,意味着在工业国时代,可以让工业国完全碾压农业国,全方位的那种。 而且大机器制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