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3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360节 (第2/7页)

道刘家河入长江;又要重点凿范家浜,使之与大黄埔相接,将太湖东部河湖之水,特别是浙西来水,循黄埔江排入长江,如此一来,自然可以改善太湖下游的泄水状况,而且改变泄水格局,由从前以吴淞江为主泄道,逐步变成以黄埔江为主泄道。

    但问题在于,眼下国师的说法,可是跟预定计划不一样了!

    “那就要直接灌入吴淞江水道了。”

    孙坤勉力说道:“吴淞江水道现在本来就下游淤积的厉害,再往里灌水,这条道彻底废了不说,两岸的部分农田,恐怕也要被淹没。”

    “事急从权,大黄浦和吴淞江因为这次灌水被淹没的农田,朝廷出钱补偿,两岸附近几里的百姓,也会提前迁徙好。”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孙坤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对于朝廷有没有钱这件事,作为知晓内情的官员,孙坤持怀疑态度。

    户部的太仓银都要跑老鼠了,又要修永乐大典,又要治水赈灾,又要造宝船舰队,还得准备征安南.请问,钱从哪来?

    但跟孙坤不同,姜星火当然有这个底气。

    钱从哪来?当然是从手工工场里来。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把粮食给前线的军队运上去,军队能早日平息白莲教民乱,就意味着早日能把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从士绅和白莲教的先后控制中解脱出来,让他们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男子兴修水利,女子入厂纺织,如此一来,不仅江南的水患能治好,大明以后能更稳定地收到更多的赋税,还可以培养第一批大规模的棉纺织业出现。

    接下来,大明的军队远征海外,自然就可以给这些棉纺织品找到销路,钱不就出来了吗?

    循环了一圈,被裹挟的百姓得到解救,皇帝开疆扩土,军队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