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321节 (第3/6页)
那么退而求其次,去带军校也是极好的。 姜星火倒也毫不介怀:“校长不校长,对于我来说根本没有区别,我只希望能够通过教导军官来试验战争的另一种方向罢了。” “嗯!”朱棣点头赞许,心中很是欣慰。 丘福老迈,已是花甲之年,但其人在军界威望高、资历深,让他给姜星火镇场子,足以免去很多麻烦,远比姜星火自己当校长要好得多。 姜星火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对名位不争不抢,便是让朱棣极为满意的事情。 “军校,起个什么名字好?大明武学?” 事实上,建立培养军官的学校这件事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洪武二十年七月,礼部就已经奏请仿宋朝,设立武学了,对此朱元璋做出了明确批示。 “武学专讲韬略,不事经训,专习干戈,不闲俎豆,拘于一艺之偏之陋哉!今又欲循旧用武学、设庙学,甚无谓也。” 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而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朱棣就曾经有过类似的尝试,重建了武学,只是此武学非彼武学,跟宋代不一样,只是在地方上设置都司、卫所学,最终归礼部管理,并且学生也不限于武将子弟,只是因为是在军队中开办,所以统称武学。 眼下姜星火把狱中时谈到的提议重新拎出来,这样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武学,明显更符合朱棣的口味。 “大明武学可,大明皇家军官学校亦可。” 名字就是个称呼,叫什么都无所谓,朱棣愿意叫更符合姜星火个人偏好的后者自然更好,按从前的叫法称呼为前者也可以。 “再议,这个不急。” 朱棣摆摆手问道:“国师,你准备把这军校安置在哪儿?”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