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一百一十三章 谣言连载版,终偿所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谣言连载版,终偿所愿 (第5/7页)

,实行的是军户制。

    尽管东江镇的军户制与大明的军户制已经有了很多不同,但靠着军户们自种自食,来养活军队,这个本质还是没变的。

    正因为实行军户制,各岛的驻防将领就要军政一把抓,权力很大,工作也很重。经营得好,自然能养更多的军队,直接关系到将领们手下军队的实力。

    “末将晓得。”郭大靖躬身道。

    毛文龙微微颌首,说道:“在皮岛休整几日,便率广鹿岛的部队回返吧!与尚可喜交接好,或者由他送你去岛上赴任也可。其他事情,尽可向陈副帅提出……”

    郭大靖领命退出,脸上露出笑容,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很好,这很好,不枉自己拼命厮杀表现,终于有了相对独立,能够大展拳脚的根基之地。

    郭大靖并不想在皮岛多作休整,他还急着去广鹿岛种土豆呢!

    尽管已快五月,但土豆的种植和地区的温度有关。在北方,从二月到八月也有两个季可以种植。

    何况,郭大靖手中的土豆是适合更北的寒地种植的品种,生长期短,高产抗寒耐旱。

    土豆在大明朝应该有了,但没人推广和重视,在特性上也完全不能和郭大靖手中的品种相比。

    其实,这才是郭大靖最大的信心所在。所谓“民以食为天”,能吃饱肚子,是干一切工作的基础,不管是从军打仗,还是生产制造。

    今年把全部的土豆都种下去,大概能有三百多亩。秋天收获后作为明年的种子,再种一年的话,就应该能够顶得上……

    高产土豆的亩产量大约在六千斤往上,排除古代肥料较小的因素,也能有两三千斤。

    明朝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以北方最多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