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辽东战略的错误 (第5/7页)
“义父。”毛承禄走过来,将大氅披在毛文龙身上,关切地说道:“当心风寒。” 毛文龙轻轻点了点头,缓缓说道:“若能聚歼硕讬所部,甚至是斩其首级,再加上之前射杀岳讬,我东江军必能让朝廷刮目相看。” 毛承禄知道义父心中所想,对于僻处海外的东江镇,只有在帝师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时,给予了大力支持。因此,在那段时间,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但袁可立去职后,朝廷着力于关宁,对于东江镇的粮饷物资是能拖则拖,能扣则扣。数次核兵,也是尽往数量少里压缩。 要知道,东江镇不仅有兵,还有几十万辽民。海岛上耕地少,所产根本不够军民吃饱。 尽管朝廷允许东江镇以商筹饷,但辽东已为建虏所踞。参貂等特产,十分难得。甚至因为深入辽东采参,辽东军民还经常付出死伤的代价。 此次援朝,打到现在,毛文龙的心思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原来还有保存实力,只是sao扰袭击,避免朝堂官员又要说东江镇靡费粮饷,却毫无牵制之功。 但下龙川、破义州,连战连捷之后的影响,却让毛文龙认为大力援朝,得大于失,利大于弊。 所谓的失和弊,就是东江军的伤亡和损失。但相较于朝廷态度的改观,日后支持力度的增大,却是相当值得的。 这就是利和得,从东江镇发展长远来看,暂时的伤亡和损失,都算不得什么。朝廷额兵两万八千,粮饷充足的话,毛文龙还能从辽民中补充好几万。 当然,如果不是担心建虏彻底征服朝鲜,并在日后得到朝鲜水师的帮助。 以及在援朝初期连获胜利,使毛文龙看到了转变朝廷态度的希望,他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