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章秦献公的改革 (第8/10页)
到了很大的抵制,而此时秦国的政治中心,早已经不是西边雍城,而是东部的栎阳,栎阳的新兴地主阶级则大力支持改革。 很快,秦国奴隶主贵族手下的很多奴隶,迫于经济上无法忍受的压迫和剥削,不断地逃到了地主阶级这边。无可避免,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必将越来越大。但是与占据国家政权、高官显位的奴隶主相比,地主阶级的实力明显处于弱势,所以在矛盾斗争中,地主阶级经常处于下风。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地主阶级必将采取极端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权益。 为了缓和这种局势,秦献公苦思冥想,最后决定大肆任用有才能的地主阶级代表来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以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同时,秦献公还颁布法令,允许自耕农和地主阶级在战争中斩获军功,以此来获取爵位。很多经济地位很高但政治地位低下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得以真正地走向社会的上层。一时之间,整个秦国上下充满了勃勃生机,秦军也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不断强大。 在提高地主和自耕农阶级的地位的同时,秦献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住奴隶主阶级。其中最有效果的,便是和贵族势力中权力最大的家族结为姻亲关系。秦国的变法阻力逐渐减小,秦人也看到了富国强兵的希望。 在完成了稳定地主阶级和贵族阶级两大任务的同时,秦献公也着手进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秦国经济,控制秦国人口的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大多数几乎照搬照抄自魏国,但是其在秦国的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 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年),蓝田、善、蒲、明氏等边境地区被秦献公改造成了县,县令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这就将地方的权力收归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