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 (第2/3页)
难酬的文人,我的心好痛,这些人怎么这么惨?” “摊上宋朝,有几个结局好的?唉,我的稼轩啊!”宋以后的文人百姓哀哀切切,纷纷为辛弃疾感到悲伤。 【我们看注释。廉颇是赵将,他被免职之后跑到魏国,后来赵王想要重新起用他,就派人去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饭和十斤rou,以示自己老当益壮,仍能为国效力。 辛弃疾廉颇的典故,便是以之自比,表示自己虽则年老,但只要朝廷有召,他必将披肝沥胆奋勇杀敌。 另一方面,他也是颇为忧虑的。廉颇最终败于使者谗言,虽有为国效力之心,但再未被复起,他担心自己重蹈覆辙,不被朝廷重用,或是用而不信。 他的担忧是对的,如前面所说,韩侂胄等人不采纳他的建议,在北伐前夕将他贬官调离,有志难伸,不外如是。】 南宋。 辛弃疾的手轻轻一颤:“非是我……” 他的语气竟含有几分哽咽,听得陈亮的心中悲愤不已。 陈亮当然懂好友的意思:非是我一身之荣辱、壮志难酬,而是大宋的北伐,再一次遥遥无期;中原父老,再一次看不到王师列阵而来! “幼安兄,为时尚早,尚有……尚有机会。” 他安慰着,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他们的心,分明俱是一样。 江西。 陆游中宵独立,眉眼间结着难解的怅然。他想起当年的隆兴旧事,他曾修书至当时的伐金将领张浚,为北伐献策。而北伐竟败,隆兴和议。 后来,他亦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官,赋闲山阴。其后宦海浮沉,他亦如廉颇老当益壮,可又有谁来见问? “岂无豪俊士,愤气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