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28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9章 (第3/3页)

人也!”

    他越读越觉得好,恨不得当场跑到杜牧面前,就这篇赋与那人畅谈三天三夜!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好找。依据我们的经验来看,作者的观点往往潜藏在议论之中。那么,大家认为,最能揭示这篇文章中心的是哪一句?】

    中唐。

    柳宗元看向刘禹锡:“梦得兄多有怀古之章,依你看该是何句?”

    刘禹锡并不回答,只是摆手笑道:“文章之道,子厚兄该比我精通,还是来听听你的看法吧!”

    好友不接茬,柳宗元淡笑摇头:“那我便姑且一说吧!”

    他看向水镜中的文赋:“此赋气魄宏大,议论精独,不单言秦之败亡,亦论六国乃至百代之亡。‘灭六国者六国也’之句精警独到,实为言前人所未言也!”

    “非但在此。”刘禹锡接着补充,“此句慨然发论,后紧继之以假设,‘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则六国之所败,暴秦之所亡,只在‘不爱人’一途。真乃片言居要,句句爽利,酣畅淋漓啊!”

    刘柳二人品在兴头,对杜牧赞叹不已,那边的楚棠放出答案,果然与他们的讨论一般无二。

    【我们来接着对比一下,在《过秦论》中,贾谊将秦亡的原因总结为“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国论》中,苏洵则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而杜牧却觉得是“秦爱纷奢”而不“爱人”才招致灭亡。

    为什么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他们的观点却截然不同?】

    明朝。

    朱樉忍不住撇嘴:“这有什么奇怪的,不同的人看法肯定不一样啊……哎哟父皇,您打我干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