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2【皇室教育和爵位问题】 (第4/6页)
“算了,暂时将就着住吧。连年天灾,又打了一场大战,不可再耗费民力。” 众臣叹息。 赵瀚这个开国之君,当得可真寒酸。 自立为王时不搞大典,都快称帝了还没有皇宫。 北京倒是有皇宫,但满清入关之后,必然搞得一塌糊涂。到时候人口稀缺,赵瀚迁都去北京的费用,能在南京修好几个紫禁城。 赵瀚笑着说:“不必忧虑,南京皇城,还有一些宫殿未塌,还有一些砖石、木料可用。先把这些可用的木石,整理出来堆放好,过几年民生恢复,便能下令修建皇宫了。” 萧焕说道:“殿下若是登基,至少得有一后两妃,此事须早做打算。” 一后两妃,这是当皇帝的基本流程,大明皇太子在登基以前,至少有一个正妃、两个侧妃。 …… 回到后宅,赵瀚与费如兰、盘七妹说起这些事情。 盘七妹并无意见,费如兰建议道:“宫女二十五岁放还,都成老姑娘了,哪里容易嫁人?不如十五六岁进宫,二十岁就放还,出宫还能嫁个好人家。” “这样也可。”赵瀚点头道。 赵瀚让人翻阅过史书,发现历朝并无定例。 各个朝代放还宫女,主要有几种情况:第一,新君继位;第二,改朝换代;第三,天降灾祸;第四,宫女老病。 天降灾祸时放还宫女,跟干旱祈雨差不多。 到了满清,放还宫女终于变成制度。特别是清朝中后期,宫女十三四岁入宫,十七八岁就要出宫嫁人——清朝宫女,皆为上三旗包衣,汉家女子不得入宫。 费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