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我是弘光帝_271.辽沈失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71.辽沈失陷 (第1/4页)

    袁应泰此人历官精敏强毅,也算是个能臣,但用兵非其所长,所以在担任辽东经略后,他认为熊廷弼持法太严,便“以宽矫之,多所更易”,这样一来,官将再次开始吃起了兵血,士伍的训练强度也大大下降,于是辽东明军的战斗力再次低落了下来。

    可袁应泰对此不闻不问,甚至对敌情也不作侦查,一厢情愿的提出“三路出师”,主动进攻后金的策略,并且毫无警惕的招降蒙古饥民,以至于当时就有人指出“收降过多,或阴为敌用,或敌杂间谍其中为内应,祸且莫测”。

    但袁应泰坚持认为“我不急救,则彼必归敌,是益之兵也”。

    说起来,袁应泰的这个判断并没有太多的问题,要知道明万历四十三(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时,后金方面已编有了蒙古牛录七十六个(每个牛录100~200人),并将部分蒙古人直接编入满洲牛录,分隶于满洲大臣下面。

    所以,出于不让后金方面进一步征募蒙古牧民充当军伍的目的,袁应泰招降蒙古饥民的做法是不错的;但问题是,袁应泰无视下属关于蒙古饥民可能已经为后金所用的提醒,把收降而来的蒙古人“处之辽沈二城,优其月廪,与民杂居”,这样就为接下来辽沈失陷预埋了隐患。

    天启元年二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并攻陷了作为沈阳屏障的奉集堡和虎皮驿,随后又进逼沈阳城下;沈阳是明朝在辽东的军事重镇,一向布置有重兵把守,此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