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掀起的潮流 (第3/4页)
不是渔船。盘旋几圈发现没有空子可钻,除了几只落在甲板上歇歇脚外,其余的都跑了。 然后,赵传薪看到了海岸线。 海上货轮无法进入内河,于是在上海的港口,雇佣工人卸货到江轮,由长江逆流而上。 “鄙人姓赵,不方便透露姓名。这些物资是给受灾百姓的,希望各位乡老帮忙分配。有言在先,若是贪墨这些救助百姓的东西,赵某不会善罢甘休。” “那不能,赵先生请放心,此乃善举……” 这种对话赵传薪已经进行了许多次。沿着长江,一直走到岳阳,这趟行程才算结束。 国内各大报纸上又多出了一则消息。 有位赵善人,从国外运了一轮船物资回来,无偿捐赠给长江沿途受灾百姓。但这人不愿意透露姓名。 从各地士绅口中得知,此人颇为年轻,个子很高,长相英俊。口音似北方人。 已经有报纸猜测:此人应当就是赵传薪。他不愿意透露姓名,想必是因为怕遭受洋人迫害不得已如此。至于胡子,那是可以蓄起来,也可以刮掉的,不能以为凭证…… 国内一片哗然。 赵传薪在美国大闹一场,竟然又从国外带回来物资救灾? 若说赵传薪现在对整个亚洲的年轻人的印象,一言以蔽之:大丈夫当如是。 赵传薪在北上的途中,就看到了不少年轻人脸上刻意刮的阙青。 可惜,大多数亚洲人的体毛并不旺盛,并不能留起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