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六) (第4/5页)
,至今都没有多少市场。 “学贵凝知,故而当格物,格物致知如何做?当知行合一。然则人欲难定,便为矛盾,矛盾即天理。 天地有无相生,却非恒然,阴阳相交必然相制相竞,是以存天理便是知矛盾。 是故,分析矛盾,分清主次,实事求是,便是存天理。 同时以发展眼光看问题,先解决主要矛盾,再处理次要矛盾,循环往复,不断推进天下变易,志大同而奔小康。 是以朱子曰: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是故天理即仁王也。 天之公理有四:天行有常,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仁之公理有四: 其一,于今时可感应天理,故而天行有常。 其二,存天理可天人合一,故而物竞天择。 其三,致良知可镇平人欲,故而优胜劣汰。 其四,明明德可明哲保身,故而适者生存。” 王守仁这一席话,让这群大官表情各异。 只能说,王守仁是大才,他区区调换顺序,就把理学和心学统合,还把朱厚照的《天演论》给篡改了。 第一,天行有常怎么解释?王守仁给的解释,就是基于现实,可以感应天理,一切的天道,毕竟天行有常所以天理是恒然的。这里就能牵扯上汉代以后独尊儒术的儒家核心思想——天人感应。还是在限制皇权。防止皇权过大,危害各家的利益。 第二,存天理,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