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三百八十八章 报告喜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八章 报告喜讯 (第6/10页)

也不多做挽留,接着便上了马车离开了。

    “公子,可是要先回府,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老爷和夫人?”棠溪得知陆垚成绩,也是十分开心,立刻询问道。

    车内的陆垚看样子倒是不怎么着急,说道:“比起我爹,应该还有人很想知道我这次的成绩。这样,你且将马车开到韩府门口,我先去一趟韩府,韩永合大人才是最关心我这次成绩的人。”

    陆垚这话说的不错,比起陆盱来说,韩永合对于他的成绩应该说是更加关心才对。

    自太宗朝起,朝廷便取消了科举考试中对门第的限制,广大有学识的寒门士子不必再受身份的地位的限制,皆可凭借真才实学入仕为官,到景德元年,还取消了请托行卷,废除了举荐制度的残余,此后,真宗一朝又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至此,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科举制度日臻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读书人在统治者的因势利导下纷纷投入到科举考试之中。

    科举考试与学习教育相辅相成,科举取士人数的不断增多,会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科举时代,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学的学生都期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因而科举考试便自然而然成为了当时学校教育强有力的指挥棒,极大程度上影响甚至cao纵着中央与地方学校的发展方向。两宋学校教育尤其发达,书院遍布天下,"取士不问家世"的社会风气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天下士子入学读书,科举出仕的积极性。

    官学作为作为最正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构,所教授的内容基本上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即学生们主要学习的是"四书五经",但这与当时科举考试所考查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