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三百零九章 肯定的答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九章 肯定的答复 (第5/10页)

   第二年,王安石回了趟老家,回来之后就从单身青年变成了小丈夫。但其实他骨子里是想做个大丈夫。关于这位吴姑娘,她是王安石的表妹,比其小四岁,时年十九。模样因为作者没有见过所以不方便透露,不过说到性情,我想大概就是普通的贤妻良母一类。次年,王夫人生下了儿子。

    庆历七年,王安石被认命为鄞县知县。这个职位对王安石的意义相当重要。因为就从这儿开始,他兴修水利,实验青苗法,开办教育。在此时期,王安石的青苗法是很成功的,农民有借有还,衙门的库房也渐渐有了盈余。

    这种成功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地方领导的英明实干,他是真心想为百姓做点实事的,若是换了其他人立马走形。其实,我们不妨作一个假设,如果当时有千千万万个王安石,那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可能是无从预料的。

    三十而立,王安石在舒州通判任上。这时朝廷就开始千方百计地给他送官了。宋仁宗说:“你来考试吧,考完了到馆阁就职。”王安石说:“京城花费太高,我实在没钱去啊。而且还有几个弟弟meimei没有婚嫁,这些都要用钱。”这事就算暂时搪塞过去。

    到了至和元年,宋仁宗说:“算了,不用考试,你直接来做集贤院校理吧。”王安石又说自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欧阳修说:“整天哭穷。皇上,求您赐给他一肥差吧。”宋仁宗一想也是,这种从不贪污的人,就应该高价养着。于是就把王安石调去群牧司工作,当起了弼马温。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王安石生平的这种趣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此刻,晏殊因为他提出的以战促和的观念,在劝说赵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