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三百九十章 把酒言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 把酒言欢 (第2/10页)

下来过,更是有不少百姓,在官府的压迫下占山为王,抢劫官银官粮,一时间,兵伤民苦,似乎在百姓们心中,只有抢劫官府的粮食财物,他们才有机会活下去。

    由此便引发了北宋盗贼猖狂的局面,可以说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宋神宗即位后,看到百姓如此景象,便大力推行变法,当时我国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推行“报申”,后有《史记》中记载“盗贼比之昔时,时减七八”,只可惜,后来改革失败,北宋盗贼愈演愈烈,更是在宋徽宗时期出现了天下四大寇。

    北宋官僚机构的设置前承隋唐、后启明清,内容繁复,名实分离,是历代官僚机构设置最为复杂的一朝,当然也是文官制度高度发达的一朝。特殊的职官分离现象在宋代官僚制度中尤为明显,武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抑制,更有“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广为流传,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保证自己的政权稳固,不出现晚唐的局面,收回武将兵权,导致兵力低下,更是无法抵挡外族入侵。

    可以说,当时的北宋便是文官当道,同时,由于三年一升迁制度的普遍实行,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冗员数量无限扩大,这一切,造成三冗之首,可以说的是,从来没有哪一个朝代如此优容士大夫,北宋,是第一个。无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都是空前绝后的。

    不仅如此,宋太祖在宫内立了个铁牌,要求“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从历史的追溯中,我们可以得知在王安石改革时要动士大夫阶层的奶酪,来减轻一般老百姓的负担时,文彦博就公然对宋神宗说,陛下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与万民共天下。

    此举,曾让这个阶层踏上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