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功与武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功与武术 (第5/10页)

的修改,其实比之当时的大敌契丹都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因为北宋早期对“禁军”选拔,有着身高和力气的“要求”在其中,身高是为了分隔出士兵的档次,而力气,则是潜力。

    当时选兵的“核定”在于俸禄,不是说劳苦功高,在一开始,不同身高的士兵加入其中,获得的“俸禄”都是不同的,其中“一米八”身高的是第一档,其次才到“一米七”的身高,这也是在身高的标准上,就选出了适合当禁卫军的人才。

    但不管怎么说,身高都只是表象的东西,真要说高低厉害,还是要看实战,不过北宋少马,所以除了“易州”等地区会配备阻击大辽的战马外,就连皇宫里,马匹都是稀少的,因此以往选拔士兵的“骑射”,则被减去了“骑”,只剩下射箭了。

    对的,说到这里,有心人倒是能看出来,大宋的“高手”,其实更多的不是李继隆、杨无敌这样的冲锋高手,反而是拿着远程.武器的“弓手”、“弩手”。后来的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曾对兵制进行了综合,从太祖以后,神宗以前,北宋的“兵王”的标准都是“九斗弓、三石力”。在北宋,最优秀的士兵都在禁军之中,早期的西北军并不厉害,禁军因为皇帝的勤政,轮戍得很频繁,所以战斗力一直保持在一个巅峰,那个时候不讲究什么飞檐走壁,毕竟也没有,可这些“高手”们,的确都是远超常人。

    而大宋禁军的没落,其实是在宋朝中后期的战争重心的转移,宋代禁军,是因为大辽给予的高压才保持着强盛的姿态,因此宋辽局势的颓废,并没有让大宋崩溃,可后来的和盟,却是让禁军宛如唐代的神策军,越来越颓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