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功与武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功与武术 (第4/10页)

始的起步很高,不靠着家里,也能跟着有前途之人建功立业。

    在郭威去世后,赵匡胤在柴荣的手下表现更好,在“高平之战”中,赵匡胤舍生忘死,被柴荣看重,因此成为了禁军之中失去人手的“补位”,这个机会,也是赵匡胤日后篡夺后周的机会。

    赵匡胤当年在军中推广了一套“长拳”,这个长拳是有着功夫的讲究的,打起来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更多的时候,拳法也是拿来御敌的,所以的的确确的,在北宋时期,“武功”的风气很重。

    五代之人总是喜欢推崇自己的亲军,这些亲军无一不是武功高强之辈,到了北宋,军制再次被修改,禁军分为侍卫亲军和“殿前司”,赵匡胤此前,正是担任着“殿前都点检”的职位,不过殿前司更倾向于“军队”征战,真正的“高手”,还是看侍卫亲军。

    侍卫亲军看似管理多样,但在本质上,核心工作还是以保护天子为主,只是北宋早期战争繁多,军队根本不够打,侍卫亲军有时候也要上,才让皇帝的禁军、亲军看起来好似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区别还是很大的。只可惜的是,在宋太宗北伐幽州一战中,士气失衡,导致耶律休哥大肆屠杀了北宋的禁军,赵匡胤此前保留着后周禁军力量所留下的班底,皆是在这一战中憋屈被杀,本来本事不止于此,但发挥不出来,也没有任何办法。

    禁军大损,宋太宗只身逃亡,就连“亲军侍卫”都几乎全部折损,那么接下来就要“召兵”,北宋太宗时期,召兵数量是很大的,因为这是北宋中前期战争最为频繁的一个时代。

    这个召兵的标准,也是沿用五代的标准,再经过宋太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