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3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5 (第2/4页)

了,这个问题还要从工业化本身说起作为一个穿越者兼军工专家,可以说当今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像胡卫东这样深知一个农业国想要实现工业化是多么地不易。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机器设备,没有数量足够而且门类齐全(小国不必要)的机器设备,工业化就无从谈起,而对于农业国来说,想要快速实现工业化而不被先进国家越拉越远,就不能只是自己闷头发展,而必须从国外大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如果运气好有外国援助,那么这个问题解决起来自然就相对简单了许多,事实上历史上后进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过外国援助或者变相援助,比如明治维新后获得了英国援助的日本和战后获得了美国援助的韩国,而苏联则利用了1929年经济危机、还与一战后被非军事化了的德国进行秘密合作,至于历史上的新中国,虽然苏援的设备都得自己花钱购买,而且开价偏高,但光是门类齐全这一点,就应该承认这是“援助”而非通常的国外采购。相比之下,这个时空的中国无疑已经更加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不过,光是有了机器设备,是无法完成工业化的,因为机器还需要有合格的工人来cao作,那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还好,但对于制造业来说,终究还是有很多岗位需要掌握了足够专业技能的工人(。)

    第三百九十四章 四道难关(三)

    工人、或者说技术工人这一关其实往比机器设备那一关更加难过。当然,如果像苏联那样本就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光靠工人阶级就能夺取政权就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只需要引进一些中高端的人才就行,难度自然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